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要文件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27 点击量: 840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现将《赤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赤峰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赤峰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和《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前言

“十三五”期间,赤峰市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8.1%。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组织体系、工作机制、保障支撑不断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科普传播手段更加多元,科普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以重点人群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为“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自治区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差距,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和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全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比例差别较大,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普产品供给依然不足,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面对新形势、进入新阶段,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凸显,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需要彰显价值引领作用,提升公众终身学习能力,丰富人民精神家园,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高素质创新大军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地促进人的现代化,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六个赤峰”、打造“双子星座”提供基础支撑。

(二)原则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

--坚持协同推进。

--加强科普产品供给。

--扩大合作交流。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的自治区平均水平。全市科学素质工作发展更加均衡,科普赋能创新发展作用日益凸显,科普信息化建设成效更加显著,科普基础设施配比更加科学,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加强,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普投入持续增加,科普社会动员更加有力,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三、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技知识水平。

1.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实施科学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各类中小学校要配备专兼职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提高科学课程所占比例,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将校内实验室作为科学课教室,向学生常态化开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究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和产业资源,积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小学衔接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科技教育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课程。加强农村牧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学教育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力度。

3.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高校科学营等赛事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科学传播、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为启迪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促进成长成才拓宽平台,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结合“双减”工作要求,让科普知识和科技教育进校园、进家庭。开展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等工作,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4.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学探究等各类科学教育活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加强学龄前儿童科普教育力度,丰富学龄前儿童科普资源。鼓励科学家、技术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依托各类科普场馆开展亲子互动类科普游戏活动,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

5.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将科学精神纳入我市中小学教师培养过程,将科技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师关于前沿科技知识的学习,使教师队伍成为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精神的中坚力量。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加大学科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每年培训教师200名。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人社局、卫健委、科协、团市委

(二)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牧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牧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树立相信科学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常态化开展特色农牧民科普教育活动。

2.实施高素质农牧民队伍培育计划。利用农广校等平台,深入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巡回指导、新品种推广、观摩会等活动,加大农村牧区电商技能人才、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农牧民培训体系。举办面向农牧民的技能大赛、科学素质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实施农村牧区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大对于农村牧区妇女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村牧区妇女就业创业能力。

3.实施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农牧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支持农牧区技术服务单位、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建立教育基地开展科技活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牧户,实现小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有机衔接。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形成一支稳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充分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12316、三农热线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解答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加强农村牧区科普阵地建设。做强农村牧区科普阵地,做优科普资源配置,完善农村牧区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农村牧区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建设。发挥农村大喇叭、农家书屋等作用,推动科普知识在农村牧区广泛传播。提高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巡展效率,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在农村牧区落地应用。

牵头部门:市农牧局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科技局、气象局、妇联、科协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1.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百场劳模事迹宣讲”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2.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赤心筑梦”工程,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探索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十百千万工程”“万名技术能手技能提升活动”等劳动和技能竞赛。充分发挥各级职工学校、培训中心以及职工网上课堂的作用,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进行技能提升竞赛、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

3.实施创新激励工程。组织开展创新方法大赛、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各类赛事活动,发现并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以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大讲堂、技能大师工作室、线上人才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发挥企业科协创新引领作用,创建产业工人创新创效工作体系,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采取命名、表彰、激励等方式,动员一线产业工人立足本职岗位进行自主创新,推进“全员创新型”企业建设。

4.发挥服务平台作用。建设具有赤峰特色的“网上职工之家”,将技能培训、竞赛活动、招工就业、法律咨询等服务纳入线上服务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服务产业工人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学会、协会、研究会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推广“技能强国”学习平台应用,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技术,开展技能训练,培养赤峰“能工巧匠”,调动产业工人开展岗位自主改善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机制,营造创业创新创造良好生态。

牵头部门:市总工会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网信办、教育局、科技局、团市委、科协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实施智慧助老计划。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开发老年人科普资源包和全媒体课程,依托科普大讲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

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普及健康饮食、医疗急救、合理锻炼、规范用药等领域的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老科协、老年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充实老年科技志愿者队伍。创建赤峰市老年科普大学,开发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等老年智力资源,在讲课教学、科学普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丰富面向老年人的科普资源供给,不断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市民政局、科技局、卫健委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兴蒙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我市各项事业发展。

1.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培训阵地作用,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将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普场馆、科研院所、厂矿企业调研学习,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普报告和专题讲座。在公务员初任培训中安排科学素质相关内容,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

责任部门:市委党校、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科协

四、重点建设

提高科普供给能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强化5项重点建设。

(一)强化科普资源建设

以科普社会化、市场化和精品化为导向,加强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能力,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

1.打造科普品牌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全国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等科普活动,加强“科普中国”“科创中国”品牌宣传。各单位、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特点和主题活动节点,联合打造覆盖广、种类多、有深度、有影响的特色科普品牌活动,让品牌深入人心,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加强与媒体、专业科普组织合作,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鼓励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向社会公众开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普事业。

3.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进行传播展示,传播科学实践和成果经验,激发全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影响力。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人社局、文旅局、卫健委、科协

(二)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

1.推动智慧科普建设。创新科普传播形式,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广泛传播,打造门户网站、新媒体账号与“科普中国”等优质资源融合的一站式传播平台。推动科普资源信息在各单位现有传播平台普惠共享,强化移动端科普信息推送,提升科普传播精准服务水平。

2.打造科普资源传播平台。建立健全科普作品创作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题材开展图书、影像制品、科普专题论文等创作,搭建线上传播平台,精准推送科普资源。开展科普视频大赛、科普剧大赛等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营造全员参与科普创作的氛围。

3.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科普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支持市属媒体加强科技宣传报道,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促进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普传播能力培训。促进媒体与科技工作者的沟通合作,增强科普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推动公益广告、户外广告和公共场所增加科普内容,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市教育局、科技局、文旅局、科协

(三)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推进实体科技场馆建设,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拓展社会资源的科普功能。

1.加强对科普设施建设的规划与指导。市、旗县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分类指导和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启动市级和旗县区级实体科技场馆建设。提升流动科技馆、中小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服务质量和能力,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

2.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社区、企业、农村牧区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引导车站、公园、医院、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增加科普元素。加强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等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不断拓展科普活动外延,扩大科普宣传阵地。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各级各类不同功能的科普基地创建活动,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培育支持一批管理运行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科普传播成绩突出、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和发展潜力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科普+文化”“科普+旅游” 等试点,形成科普教育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等公共设施一体化的科普宣传教育体系。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功能,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认定和动态管理。“十四五”期间,全市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以上,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50个以上。支持创建10个“科普+文化”“科普+旅游”科普教育基地。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农牧局、气象局、文旅局、林草局

(四)强化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1.建立应急科普协调机制。市、旗县区两级政府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并纳入两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利用现有优质应急科普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状态下,各地各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

2.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社区书苑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打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品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等主题科普活动,提升大型科普活动的公众参与度和基层认可度。

3.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扩充科普专家团、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队伍,开展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岗位,大力发展科普管理、科普传播、科普调研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动员专业能力突出、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科技工作者、科普爱好者加入科技志愿队伍。建立完善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逐步壮大我市的科普服务力量。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农牧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团市委、妇联、红十字会

(五)强化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

参与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科普服务体系,推动基层科普与文明实践相互促进、整体联动。

1.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科普阵地。以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体系为载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科普体验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科普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科普角。将现有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e站、科普书屋、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牧区科技信息站等阵地,积极融入本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之中,打造独具赤峰特色的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

2.创新科技志愿服务选择机制。吸纳“三长”、科技专家、乡土科技人才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队,完善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合理搭配,充分保障科技志愿服务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多样性。

3.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面向青少年、农牧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市教育局、科技局、农牧局、卫健委、团市委、妇联、科协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

市、旗县区两级政府负责《方案》实施工作,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并出台相应政策予以保障。市、旗县区两级科协要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将方案所列任务分工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相关规划和计划,共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二)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协作共建机制,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协助,形成共建共享交流机制,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完善奖励机制,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建立监测评估体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建立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完善督促检查机制。

(三)强化保障

落实国家、自治区促进科普工作发展、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关法规政策实施,完善我市科普工作的相关政策,推进政策执行的实效。市、旗县区两级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加强科普经费管理和绩效评价,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促进科普事业发展资金来源的多元化。